五个中国杀手与特朗普同获“搞笑诺奖”-凯发k8一触即发

  五个中国杀手与特朗普同获“搞笑诺奖”-凯发k8一触即发

五个中国杀手与特朗普同获“搞笑诺奖”

2020/09/18
导读
哼,别拿豆包不当干粮,咱也是诺奖。

导读:

众所周知我们中国人比较喜欢获得“诺奖”,哦,诺贝尔奖。而外国人,哦,在哈佛大学颁发搞笑诺贝尔奖已经好多年了。


在今年的搞笑操作中,特朗普分享了搞笑诺奖“医学教育奖”。令人“兴奋”的是,国人这次也并未缺席,五位杀手用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套娃式分包操作喜提了今年的“管理科学奖”(见本推送的最后一条)。


最后却不是最不重要的,向大家预告一下,十月初,《知识分子》和《赛先生》都将及时播报正宗诺贝尔奖,敬请关注。


声学奖:一只中国鳄鱼爱的呼唤

获奖者:史蒂芬·瑞博(stephan reber)、西村武史(takeshi nishimura)、朱迪斯·贾尼施(judith janisch)、马克·罗伯特森(mark robertson)和特库姆塞·费奇(tecumseh fitch)


科学搞笑实录:


对动物世界充满好奇心的瑞博一群人一直都对鳄鱼的叫声念念不忘,

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些爬行动物界最能叫唤的大佬很可能是凭借“歌喉”争夺交配权的;每当交配的季节来临,它们就要发出死了都要爱一般的天籁之声以彰显自己的性吸引力——声儿越大,暗示那个东西(体格)越大。


瑞博团队想解析鳄鱼叫声的共振峰——声音频谱中能量相对集中的一些区域,不但决定音质,也反映声道的物理特征。他们将一只扬子鳄放入充满氦气和氧气的密封箱子里,引诱其发出叫声,结果发现吸入氦/氧气体改变了鳄鱼声谱的共振峰分布,高能频段向更高频率移动,它们的叫声变高变尖。

实验过程图示


物理学奖:蚯蚓的振动

获奖者:伊万·马克西莫夫(ivan maximov)和安德里·波托斯基(andriy pototsky)


科学搞笑实录:


法拉第告诉人们,液体在上下振动时,表面会产生驻波。那富含液体的生物呢?毫无疑问,无论选择哪种实验动物,我们都需要先让它不断振动、扭动或是摆动自己的体位。马克西莫夫和波托斯基选择了浑身柔软无骨、肌肤q弹、体内水很多的蚯蚓作为造波对象。实验开始,先来前戏——用酒精将躺在盘上的蚯蚓灌醉,令其意乱情迷,情难自已地不断振动身体;接着正戏上演——蚯蚓振着振着就振出了法拉第波的体位……


心理学奖:观眉方知情重

获奖者:米兰达·贾科敏(miranda giacomin)和尼古拉斯·鲁尔(nicholas rule)


科学搞笑实录:


想知道你有多么迷恋自己吗?两位眉毛心理学大师告诉你:看看自己的眉形!贾科敏与鲁尔深信自恋者的眉毛自有其与众不同之处。基于此预设,他俩招募了几百名志愿者(东亚人、白人、黑人都有),并在实验室里给他们做摆拍以及自恋人格测试,最终发现眉毛特征与自恋人格之间确实存在特定关联:那些自恋者的眉毛往往辨识度很高,例如比别人的更厚实、更浓密、更棱角分明或形状更独特。


昆虫学奖:两条腿间的战栗

获奖者:理查德·维特(richard vetter)


科学搞笑实录:


正所谓“只有同行才是赤裸裸的仇恨”。蜘蛛研究大师理查德·维特虽然已从加州大学河滨分校退休,但仍怀有对8腿蜘蛛的狂热,以及对那些害怕8腿蜘蛛的同行们的冷峻态度。他的一个研究方向是“蜘蛛对人类社会的心理影响”,于是他打着科研的旗号展开了对同行们的无情鞭笞。


通过对41位昆虫学家的问卷调查,维特了解到一半以上的同行之所以害怕研究蜘蛛,原因在于它们比昆虫多了2条腿。“对于他们来说,只是多了2条腿,事情就大不一样了。”在维特平淡的戏谑讲述中,我们欣赏到了昆虫心理学透过从业人员映射出的诺奖级别的黑色幽默。


医学奖:爱我就“闷声”恰饭

获奖者:尼恩克·维林克(nienke vulink)、达米安·德尼斯(damiaan denys)和阿诺德·范隆(arnoud van loon)


科学搞笑实录:


世上有这么一个群体,他们对于杂音有着一种负面的敏感:你吃饭吧唧嘴,他们蹙眉生厌;你大力敲键盘,他们烦躁不安;你拖鞋啪啪啪,他们血压飙升——他们就是恐音症(misophonia)群体。


维林克等人设计了一套认知行为疗法(cbt)用于恐音症治疗。他们招募了90名恐音症患者参与cbt实验,最终发现有48%的受试者病情明显好转。


材料科学奖:屎冰刀童话

获奖者:梅丁·埃伦(metin eren)、米歇尔·比伯(michelle bebber)、詹姆斯·诺里斯(james norris)、阿丽莎·佩罗(alyssa perrone)、阿什莉·鲁特科斯基(ashley rutkoski)、迈克尔·威尔逊(michael wilson)和玛丽·安·拉甘蒂(mary ann raghanti)


科学搞笑实录:


北极的江湖流传着因纽特人用自己的粪便做成冰刀屠杀狗狗的传说。但明察秋毫的实验派人类学家们无法容忍亦真亦假的江湖传闻,尤其是当这个传说明显可以被实验证伪的时候。来自美国肯特州立大学的埃伦等人自己动手,拉屎造冰,然后检验冰刀的切割肉类的能力,结果发现屎冰刀的童话就如同朱朝阳的证词般虚妄——刀每次都会在尚未完成切割之时就化掉。


医学教育奖:政客干掉医学

本年度的医学教育奖颁给了一系列政客,他们分别来自巴西、英国、印度、墨西哥、白俄罗斯、美国、土耳其、俄罗斯、土库曼斯坦。原因是:在这次新冠疫情中,这些领导者让人们看到,相比于医学本身,政客能更直接地影响人们的生老病死。

于是,在疫情中表现可圈可点的美国现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也获得了这次的搞笑诺贝尔医学教育奖。之前,虽曾有过法国总统因用“在太平洋上进行原子弹试验的方法纪念广岛原子弹爆炸50周年”和俄罗斯总统因禁止公开鼓掌”而获得搞笑诺奖,但像这次一样,把搞笑诺奖公开、一次性、批量地授予多位国家元首,还是非常罕见的。



管理学奖:套娃式分包操作


今年的管理学奖颁给了五位中国“杀手”:奚广安、莫天祥、杨康生、杨广生和凌显四。


不过,由于他们还在监狱里,所以目前没有人能来领奖。


表面上,这只是2019年的一起谋杀未遂案,但其实这是一个终极套娃的故事。


雇主出资200万元,雇佣杀手甲杀人;


甲收到200万元后,出资100万雇佣杀手乙;


乙收到100万元后,出资27万雇佣杀手丙;


丙收到27万元后,出资20万雇佣杀手丁;


丁收到20万元后,出资10万雇佣杀手戊。




简单来说,就是雇主雇佣甲雇佣乙雇佣丙雇佣丁雇佣戊去杀人,每个人中间还赚了点差价,堪称外包界的模范选手。


但事实上,这场谋杀案没办成,因为杀手戊觉得,10万元不值得他动手。


所以他找了“暗杀对象”本人谈判,一起伪造死亡现场,免费拿得10万元,最终没有人死亡。


今年因为疫情影响,颁奖人没法到现场领奖,颁奖活动改为线上,时间为9月17日下午6:00(美国东部时间)


文章转自《世界科学》,有修改;资料来源:improbable research。


看清楚,题目是“搞笑诺奖”。真正的诺奖,还有两个星期宣布,《知识分子》和《赛先生》将及

制版编辑 | 栗子

参与讨论
0 条评论
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
赛先生

  

《赛先生》微信公众号创刊于2014年7月,创始人为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成为国内首个由知名科学家创办并担任主编的科学传播新媒体平台,共同致力于让科学文化在中国本土扎根。
订阅newsletter

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go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