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调查解读:我国民众不欢迎来华外国人吗?-凯发k8一触即发

  最新调查解读:我国民众不欢迎来华外国人吗?-凯发k8一触即发

最新调查解读:我国民众不欢迎来华外国人吗?

2020/08/13
导读
事实上,超过半数的人认为我国某些行业需要外国人

pixabay.com




写在前面 -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对外交往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进入中国工作生活。根据公安部的统计数字,1980年在华常住外国人(即居住半年以上者)近2万人,2011年增至近60万人,到2015年为止则增至近一百万人(吕红艳, 郭定平,2018)。这期间,外国人出入境人数增长数十倍,来自东南亚和南亚地区为主的 “外籍新娘” 数量持续攀升(武艳华,王毅杰,2017)。

除工作、经商和成婚的外国人之外,来华留学生群体也在不断壮大。中国继美国和英国之后,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国际学生接收国。依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除港、澳、台学生,2018年共有492,185名来华留学生,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黄玉琴,2019)。
与之相伴随的,“外籍新娘”、“本国学伴”、“超国民待遇”、“永居权” 等与来华外国人有关的新闻引发广泛讨论以至争论。尤其是自2020年2月27日司法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以来,民众在以微博和微信为主的自媒体上展开了激烈讨论,持反对意见者甚众。种族/民族威胁论、资源利益竞争论、谨慎引进论成为网上几种主要的声音。
但网络世界的言论是否可以代表我国民众的普遍态度?如果不是,国人对在华外国人到底抱着怎样的态度、存在怎样的印象?我国民众真的不欢迎来华外国人吗?本文基于全国范围的问卷调查(有效问卷1888份),试图对上述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撰文 | 黄玉琴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责编 | 戴   威


●        ●        



1


外国人多吗?要限制吗?对我国有利吗?

在华外国人多吗?总体上,国人倾向于认为在华的外国人数量较大或一般(图1)这其中,43%的人认为 “一般”,33%的人认为 “大”,9%的人认为 “非常大”。只有15%的人认为 “不大” 或者 “根本不大”。
 

图1 国人对在华外国人数量的态度


但在对未来来华外国人数量的管控上,大部分国人的态度相对和缓,75%的人认为要维持现状或增加来华外国人数(图2)。与之相对应,只有5%的人认为要 “大幅度减少”,20%的人认为要 “稍微减少”。
 

图2 国人对未来外国人来华数量管控的态度


有意思的是,在外国人对于我国的作用方面,过半民众态度肯定,三分之一保持中立,既不肯定也不否定(图3)。29%的人认为外国人来华居住是有利于我国发展的,28%的人认为 “有一点” 作用,只有2%的民众认为外国人来华对我国发展 “没有” 作用,7%的人认为 “不太有” 作用。
 

图3 国人对于外国人来华是否有利我国的态度

 
调查显示,大部分民众仍然认为外国人来华会促进我国发展,并在对未来来华外国人数量的管控上,有相对和缓的态度。这和网络世界的激烈态度形成了某种程度上的对照。



2


外国人从哪儿来?更欢迎哪类外国人?

对于在华外国人从哪儿来这个问题,我们发现国人印象与实际的人口普查数据存在偏差,特别是高估了在华非洲人的数量。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在华外国人数量排前十名的来源国分别为:韩国、美国、日本、缅甸、越南、加拿大、法国、印度、德国和澳大利亚。有意思的是,本次调查显示,在国人眼中,来华外国人中非洲移民已经占据了第二位,仅次于亚洲(图4)。为何会有这样的印象偏差?这可能和过去几年有关非洲留学生以及广州非洲人的广泛媒体报道、网络讨论有关。
 

图4 国人印象中来华外国人来源分布

 
在对外国人整体呈中立或欢迎的态度下,“受过高等教育的高技术劳动力”、 “嫁给中国男性的外国女性” 和 “自费留学生” 成为调查中最受欢迎的三类外国人。之后是 “奖学金留学生”,再之后是 “来自比中国发达和富有的国家” 的移民;最不受国人欢迎的外国人类型包括:“未受过高等教育的低技术劳动力”、“伊斯兰教徒”、“基督教徒” 和 “娶中国女性的外国男性”。
 
在问卷列举的国家和地区中,我国民众最欢迎巴基斯坦人。第二位是俄罗斯人,英德法等西欧国家随后,之后是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加拿大。在最不受欢迎的名单中,印度排在第一,美国第二,其次是日本、越南。而媒体和网络上讨论比较多的非洲国家排在第五位。印度和美国排在最不受欢迎榜单的前列,应该跟近期的中印边境冲突、中美外交及贸易冲突有关。

在肤色上,虽然调查结果主流呈中立态度,但其中按受欢迎的程度排列依次是:黄种人、白种人、棕色人种和黑人。



3


既期待又担忧,比起伴侣更接受做朋友 

来华外国人对我国有没有好处?在大多数问题上民众都同时怀抱希望与忧虑。在积极方面,超半数民众赞同来华外国人 “能促进中国与世界之间的沟通与理解”(64%)、“我国某些行业需要外国人”(53%)、“丰富了我国的文化生活”(52%)。另一方面,对于在华外国人“可能会危害社会稳定”、“加剧了我国的就业压力”、“挤占了我国居民的教育、医疗等资源” 这三项,赞同人数均超过反对人数,不过未过半。

对于网络上常引发激烈讨论的 “国男娶外籍女” 和 “国女嫁外籍男” 现象,调查呈现出赞成、反对人数相仿的激烈交锋。四分之一的人认为 “外国男娶中国女影响我国男性娶妻”,而31%的人则不赞同这个说法;约28%的人认为 “外国女嫁中国男能缓解我国光棍问题”,但同时26%的人反对这个说法。

在日常言行中,国人对外国人 “遵守中国法律和政策规章” 的期待最为强烈,而“有中国籍配偶”、“取得中国永居身份(中国绿卡)” 则不那么重要。“认同中国的文化和习俗”、“在中国有稳定的合法收入来源”、“学会当地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有经常来往的中国朋友”、“精通中文” 这些期待依次居中。

相比伴侣或老板,国人更愿意与在华外国人成为朋友,同学次之。虽然大部分人对社会关系中有外国人表示“无所谓”,但29%的人表示对配偶是外国人 “非常不舒服” 及 “不太舒服”。当外国人身份变为男女朋友或老板时,不舒服的人数分别占到26%和18%。此外,约12%的人不愿意自己的 “邻居” 或 “亲戚” 是外国人,但有另外约16%的人愿意接受外国邻居或外国亲戚。



4


配套政策要跟上,过半民众相信 “超国民待遇”


在移民政策上,超过六成的调查民众认为我国需要加强对外国人的管控,并赞成我国采取更多针对外国人适应中国社会的政策。具体政策上,34.85%的人认为我国需要改善对外国人的医疗、子女教育等公共服务(17.43%反对);46.88%的人支持来华留学生毕业后继续留在中国工作(7.63%反对);近半数的人赞成允许外籍配偶在中国合法工作(5.5%反对);而曾经吵得沸沸扬扬的永久居留权,赞成 “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国人获得永久居留权” 的比例达到37.55%,高于持反对态度的13.80%。

值得注意的是,有超过一半(56.57%)的人认为我国需要加强反种族歧视教育,反对者仅占8.5%。

在大多数人认为我国需要在反种族歧视教育上做更多的同时,57%的民众认为外国人享受了超国民待遇(图5)。其中30%的认为外国人的待遇 “好多了”,27%的认为 “好一些”,只有5%的人认为外国人在中国的待遇比本国居民差。另外38%的人认为“差不多”。
 
图5 国人对外国人超国民待遇的认知
 
外国人的待遇比本国居民好在哪里呢?赞成人数最多的前三项分别为:外国人在奖学金、医疗等方面能获得更多优待,警察等政府部门接待他们更认真热情,普通民众对待他们更热情。而中国女孩更喜欢外国男性、中国男性更喜欢外国女性这两类选项赞成人数居后。在 “其他” 选项中列出的情况有:“外国人在北京有购房资格,中国人非京籍居然不可以” 等(图6)
 

图6 国人眼里的外国人超国民待遇


问及外国人享有超国民待遇的印象从哪来,近一半的人(49.1%)选择了 “电视、报纸、微信、微博等”,33.1%的人选择了 “听闻家人、朋友、同事(同学)的经历”,17.4%的人是亲身经历。



5


结     语

调查发现,我国民众总体上接触外国人的机会并不多,电视、报纸、微信、微博等媒体成为我国民众形成对外国人态度的重要来源。这就是为什么国人会形成 “在华外国人中非洲人占比第二” 的印象。另外,民众从媒体获得我国和各来源国国际关系的信息,形成一定的政治判断,这也会影响大众对各来源国外国人的态度,比如近期中印、中美关系或影响大众对印度人和美国人的态度。

整体上,我国民众并没有不欢迎外国人来华。事实上,超过半数的人认为我国某些行业需要外国人,外国人来华居住有利于我国发展,并认可在华外国人丰富了我国的文化生活、能促进中国与世界之间的沟通与理解。

在网络世界甚嚣尘上的种族/民族威胁论在这次调查中拥趸者寥寥。虽然 “肤色” 确实是一个影响我国居民对外国人形成认同的重要因素,但民众的印象很大程度上还是受来源国和我国的国际关系影响,或是受在华外国人的具体行为本身的影响。本次调查中,超过一半的人支持我国加强反种族歧视教育。

在网络争论中,资源利益竞争论在此次调查中也有一定市场,找到一些拥护者。比如,约四成受调查者认为在华外国人“加剧了我国的就业压力”、“挤占了我国居民的教育、医疗等资源”。但同时,有相当数量的受调查者赞成提升在华外国人的融入水平,超过一半或近一半的人赞成我国采取更多针对外国人适应中国社会的政策、允许外籍配偶在中国合法工作、支持来华留学生毕业后继续留在中国工作。

总体上来说,大众对外国人的态度整体是中立偏欢迎的。国人欢迎遵守中国法律和政策规章、认同中国的文化和习俗、在中国有稳定的合法收入来源的在华外国人。尤其欢迎那些能给我国的经济、教育市场和婚姻市场带来好处的外国人。


参考文献

黄玉琴. (2019). 争议背后,近50万来华留学生的群体画像. 知识分子.

吕红艳, 郭定平. (2018). 全面构建外来移民治理体系——新时代中国国家治理的新课题. 《国家治理》(029):27-38.

武艳华, 王毅杰. (2017). 关系网络与越南女性的跨国迁移——基于福建永春的田野研究. 《南京社会科学》,(11): 64-72.


 制版编辑 | 皮皮鱼

参与讨论
0 条评论
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