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贻芳:热爱中微子及粒子物理的“无用之学”,很不容易-凯发k8一触即发

  王贻芳:热爱中微子及粒子物理的“无用之学”,很不容易-凯发k8一触即发

王贻芳:热爱中微子及粒子物理的“无用之学”,很不容易

2019/11/17
导读
“热爱科学”大家都会说,但热爱“无用的科学”,就不那么容易。

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获得者王贻芳

 

撰文 | 斯嘉丽



我非常高兴能获得未来科学大奖。这是一个极高的荣誉。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同事们。没有他们的奉献和专业水平的工作,大亚湾实验是不可能成功的。


其次,我要感谢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给了我们各种帮助的人,特别是李政道先生,李鹏先生,钱致榕先生,陈和生先生,白春礼先生,张杰先生,以及科技部、科学院、基金委、深圳市、广东省的各级领导和许多普通的工作人员。没有他们的眼光、坚持、不懈努力、对原则的灵活掌握和对工作的极端负责,这个项目是不可能实现和成功的。我还要特别感谢中广核集团,特别是钱智民先生和贺禹先生。作为企业,他们参与并支持我们的基础研究工作,不嫌我们给他们添麻烦,给我们的工作提供了各种方便,还提供了3500万的经费支持。这对实验能够实施和取得成功是关键性的。

 

第三,我要感谢我的师长,特别是丁肇中先生,没有他们的培育和指导,提供各种机会,我是不可能走到今天的。


第四,我要感谢我的家人、亲友,你们的陪伴、宽容和鼓励,使我感到了温暖,能心无旁骛地专心工作。再一个,我要感谢大奖的评选委员会,感谢你们对我们工作的认可。

 

科学,特别是基础科学,一般很难被社会大众认可。我经常被问,“你这个研究到底有什么用?”。有时其它领域的科学家甚至领导也这么问。我常常很不礼貌地回答“没什么用”。“热爱科学”大家都会说,但热爱“无用的科学”,就不那么容易。我从事的中微子及粒子物理研究就是这样的“无用之学”。但粒子物理研究的是物质世界最基本的“元素”,探索的是物质世界最基本的规律。从近代科学发展的几百年历史来看,其基本思路就是寻找这种最基本的“元素”和“规律”,在分子、原子、原子核、基本粒子等各个层次上发展。对世界的好奇,探索自然规律,是科学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人类也收获良多。

 

中国的科学落后于世界,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我们较少这种纯粹的好奇心,更多地被功利心驱使,使我们“欲速则不达”,收获有限。放眼未来,到2035年或者2049年,当我们gdp世界第一时,我们应该对人类有较大贡献,应该在文学、艺术和纯粹科学方面对人类有较大贡献,要有媲美我们的祖先、能载入人类史册的贡献。

 

为此我们希望尽一点自己绵薄的力量。中微子研究也好,大型对撞机也好,都是这个出发点。特别是大型对撞机,大家现在可能还看不清楚需求,就像20年前我们很难想象为什么要做一个20亿的江门中微子实验?10年前我们推动50亿的怀柔高能同步辐射光源时也很艰难。10到20年后,大家会认识到,我们需要有cepc这样的有重大科学意义、社会意义,也有重大的技术发展意义的大科学装置。当然这不影响“小型研究”为主的科研模式。

 

最后我要感谢大奖的捐赠人。你们代表了社会对基础科学的支持,跟中广核的贡献一样。为了表示我对你们的敬意,也表示我自己对科学的推崇和推动中国科学发展的愿望,我和家人决定,捐出此次未来科学大奖的全部奖金,建立“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促进基金”。这个基金将由“中国科学院大学教育基金会”管理。欢迎支持cepc的各位踊跃捐款,特别欢迎大奖的捐赠人能“好事做到底”,为cepc添砖加瓦。


我们欢迎并呼吁社会对基础科学的支持。中国的科学在大家的支持推动下,一定能走到世界前列,我们的孩子一定能在教科书中,看到中国科学家的名字。

 


参与讨论
0 条评论
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
网站地图